我想,除了把现实撕开给他看,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幻想有多么不切合实际。1、不能废掉让宇凯看到他对自己的高期待和低价值感之间的撕裂,我希望他把期待降低到...
2025-02-11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 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 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 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二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 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 1)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 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 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一、什么是孤独?
所谓的孤独,是由人与人的往来体会中产生出来的。当人认为自己是孤独时,那就是他处在想和他人接触、交往的状态中。
顽固的人、自我主张强烈的人、反抗的人,和阴晴不定的人、不满的人、插嘴的人、过于溺爱宠物的人,都是具有容易成为孤独的危险的类型
我们必须能耐得住孤独,才能完成重大的工作,才有某种成就的希望。
打入团体,或是非得生活在团体中才能安心的人,都不能称之为独立自主的人。
个人进入了群体中,自己的姓名、地位、职业,一切都成为无关紧要的东西了。个人完全成为无色透明的存在,以群体的一分子而行动着。虽然没有不安和焦虑,但是自主性也丧失了。
为了考虑到自由和独立,无论如何必须要有不能败于团体性的想法的强烈概念,以及不可动摇的精神之支柱。在孤独中,才能诞生真正的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如果没有忍耐孤独的精神,和缺乏 控制孤独的创造力,则无法存在于社会。
二、如何挣脱孤独?
1、伸出友谊的手
( 1 )克服孤独的两种方式
一个是自己积极地打破这种孤独状况 ;另个是等待周围环境向你接近。 自我极端地忍受着孤独,绝缘于向人招呼、微笑。预期渴求着交谈对象,不如在多向人打招呼、亲切交往上下功夫
(2)待人亲切
渴求谈心对象的,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又强烈依赖心的人。在许多场合,无法充分被爱的人,经常是到了成年仍残留着自恋成分。依赖心强大人士渴求着爱。
对别人亲切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独的第一步。 但是,我们往往吝啬于对别人表示亲切。表示亲切所需要的勇气,事实上正式治疗自己孤独的特效药。
我们要注意避免对方拒绝我们近似做作的亲切,使自己的善意能确实为人所接受。这样做的首要秘诀,是悄悄地,不使当事人觉察出我们的表现是出自善意。
( 3 )己所欲施于人
自己辛苦收集的资料,如果对别人也有用处,不妨提供出来,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善意表现方法。 像 这种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当一 个习惯来培养。 有了这样的好习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收获正是孤独的特效药。
(4 )善意的谎言
未能受到真诚相待的人,不久亦对撒谎者不可捉摸的心态感到失望,而相继离去。唯有帮助他人的谎言,才会使人感到愉快。
(5 )熟记他人姓名
人只有在被呼唤时,才会去思索对方是何人。希望自己的名字为别人所牢记,应该先去记熟别人的姓名。嫌恶感可以凭直觉来感受,同样的,善意也可以借助直觉来交流。人有多比自己所厌恶的人的本能,但如此一来,只有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更强烈地注意对方的缺点。为了避免恶性循环下去, 你不能等待对方来与你接近,必须主动去接近对方,一味地等待 ,可能使你失去得益友的机会。“我未 曾遇见有我不喜欢的人。”这正是人与人交往的真谛, 不要去嫌恶他人。
( 6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失意的推销员聚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烦恼,能相互了解对方苦恼的情形,在他们来说,聚在一起可以解决一切,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会同病相怜,透过共有的不平不满所产生的言行思想,以求得解 脱。在心理学上,这种逃避不安的心理,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情形存在。“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正常人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这种心理活动相当于某些动物的
2、开放自我
( 1 )去除悲观情绪欲使本身改观,必须有所新革。首先,要彻底洗心革面,也就是改正不良的思想模式,爱钻牛角尖正是其中之一。过分钻牛角尖是损多余益。与人交往时,悲观思想尤其要祛除。郁郁寡欢的性格,只会给对方带来不快。"和气致 祥" ,人都乐意向春风满面的人招呼问好,而不愿与满脸阴沉的人搭讪说话。孤独所存在的根本原因便是悲观。停止那毫无益处的悲观思想,培养“永不放弃”的思考模式,这是我们开放自己的第一步骤。
( 2 )坦然面对失败
人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克服失败,不悲观,人才有价值。
(3)活泼自己
(4)踊跃发问
早上与同学碰面时,必须清晰而亲切地道早安,点头明确些,以使对方能感受到;遇到问题时,不要吝于启齿请教,即使自己会做,也最好请别人再加以肯定。
(5)加入人群
我们不必急着隐藏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让别人直销并不可耻,反而可借此建立愉快的人际关系.
(6)舍弃优越感
成功的关键不在你昨日的荣耀,而在于今天工作上的成果。只要抛弃自己的优越感,对方也定会摘下它冷漠面具。
( 7 )不要过分强调自我
不是自我吹嘘便是满腹牢骚,开口闭口全是自己的事的人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整天把“我"挂在嘴边的人,易使人反感,受人轻视。他们被认为是强迫性的自我推销,故遇到重要事情也不愿与之商讨,他们将因此而陷入孤独的泥沼中。同样,打断别人的交谈或无故转换话题,也都是造成孤独的原因。被你打断话柄,而必须听你发表的人,可能会感到不愉快。自己觉得有趣,便认定别人也有兴趣, 是一种过分自我中心的想法。别人说话时,应该静听其说完。”善言者 ,善闻人言。”
(8)自我解嘲的艺术
害怕被人看轻,正是缺乏自信的证明。会说话的人,常把自己失败的经验当作笑料。若无其事的自我解嘲,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它不会引起别人的不快,反而使听众开怀大笑,越糊涂的事越能引起笑声,使人在愉悦中,松懈戒心。谈论自己的成功经验,或许会使听众受到某些不必要的刺激,但自己的蠢事,却常能引起四周朋友的开怀大笑,使气氛和谐轻松。
(9)给人留余地
世哩不休地强调自己言论的正确,只有使对方因下不了台而困套。透过这种穷追猛打的方式.或许可以得知谁是谁非,但在人际关系上,显然将会有很恶劣的影响。理屈的方自然会明白自己的错误。如果你使对方无地自容,将引起他人不必要的不满。
( 10 )克制过强的竞争意识
假若你将对方当成竞争对手,对方会报以相同的态度。你的竞争意识愈强,对方给予你的刺激也愈 大。如果想从孤独中挣脱出来, 就务必要压抑自己过分强烈的竞争意识。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9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活在超现实的愿望里,义无反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想,除了把现实撕开给他看,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幻想有多么不切合实际。1、不能废掉让宇凯看到他对自己的高期待和低价值感之间的撕裂,我希望他把期待降低到...
2025-02-11
结合近期疫情反复及学生实际,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整理了抗疫“心”指南,希望我们同心抗疫,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1.管理好自身情绪,做孩子的榜样父母的紧...
2025-02-11
把情绪藏在心里通常会让人感觉更安全,但这并不总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方法阻碍了我们去讨论我们的需求(这可能会变成一个循环性的问题),妨碍了我们真正地与他人产生...
2025-02-11
1、我的担心全是想象,现实不是那样宇凯开心地报告了他做心理咨询带来的变化。他说:“跟王老师有咨询,就感觉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我担心的东西是我想象的,现实可能不...
2025-02-11
“焦点效应”又叫“聚光灯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成一切事物的中心,因而主观地高估周围人对自身的外表和行为的注意程度。为了证明它的存在,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基洛...
2025-02-11
韦伯定律与贝勃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韦伯认为人之所以很容易感受到1公斤和1.5公斤的差异,而几乎不能感受到50公斤与50.5公斤的差异;这是因为可感受的最小的刺激...
2025-02-11
关于不值得定律的最直观的表达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业(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
2025-02-11
2010年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描述当今日本进入无缘社会的现状。许多日本人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远甚至崩裂,“无血缘”;...
2025-02-11
美国哲学家、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提出了“无知之幕”一说。他指出:某些正义原则之所以正当,是因为它们可能会在一种平等的初始境况中得到人们的一致同...
2025-02-11
“元无知”是美国学者威廉·庞德斯通在其著作《知识大迁移》(副标题:移动时代知识的真正价值)一书中提到的,它指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表述上有些绕...
2025-02-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