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人们是怎样做决策的?依照什么法则?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2024-01-05 心理健康
【摘要】:不管是否合理,我们在作决策时总是会依照一定的准则和经验的。研究表明,这些经验法则可以归为三类,分别是代表性法则、可利用性法则与定锚和调整法则,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代表性法

不管是否合理,我们在作决策时总是会依照一定的准则和经验的。研究表明,这些经验法则可以归为三类,分别是代表性法则、可利用性法则与定锚和调整法则,下面我们详细介绍。

代表性法则 在我们的经验中总有一些特征你认为是与某些事物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举个例子,在你的印象中,你可能会认为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商人又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如果我告诉你某人不修边幅、热情但不善与人交往,让你判断他到底是艺术家还是商人,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艺术家。

可利用性法则 在很多时候,我们判断一件事情或一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往往是以我们能够回想到的这类事件的多寡来决定的。例如,你认识的很多人都感冒了,你会觉得现在感冒在流行。不过,有时我们会因为事件的熟悉度和影响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我们常常觉得飞机不安全,实际上飞机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安全得多。只不过飞机失事时死伤比较惨重,给我们的印象较深刻,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想起来,这就造成了判断错误。

定锚和调整法则 很多时候,我们在对情况不是很明确的条件下,往往会先作一个估计,然后再根据我们对情况的逐渐了解不断做出调整。应该说这种法则最后通常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答案。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而出现调整不足。

依靠以上法则决策总是难免出现一些失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人的“有限理性”的观点,认为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往往会以更简单、更节省脑力的“满意原则”取代“最佳原则”。这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判断与决策往往是有时间限制的,很多时候容不得我们想清楚了再作决定,所以也只能追求让自己满意就行了。

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少以及刻板印象(在这里也可以说是偏见)都会影响决策的结果。前一种情况是因为人多了,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小,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的决策影响不是很大,而选择冒险的决定。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整个决策结果就有可能比一个人单独做出决策更有风险,可见民主的方式也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结果。后一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形成某一类人是什么样子、或者某一类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固定模式,这对我们迅速把握一个人、一件事情确实是有帮助,但是特例总是存在,或者说我们的认识总难免有局限性,这时就会出现判断失误。除此之外,影响决策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年龄、性格、观念等等,例如年轻人倾向于选择风险比较大的决定,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就比较保守;性格稳重的人在决策时会考虑更多的因素,而急性子的人就容易草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9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悲剧心理学

下一篇:经常焦虑烦躁怎么办?焦虑烦躁心态自我调适方法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