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梦溪笔谈》写了一个故事。大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在牡丹花下还卧着一只猫,十分逼真。欧阳修看后不理解画中之意,就去问当朝宰相吴正肃。吴正肃一看...
2024-01-05
这是两道小朋友的智力训练题:①按昆虫、鸟、兽、畜给下列动物分类:知了、企鹅、狮子、马、鹿、狼、羊、蝙蝙、蝴蝶、斑马、班鸠、狼、蜜蜂、鹦鹅、大象。②分别写出三种花、树、鱼、害虫的名称。尽管这是颇为简单的,对于几岁的娃娃就是智力的训练,要进行一番思考,也涉及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具体化等。
思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①从理解、认识、阐明某个东西的需要或必要性开始,这就是“提出问题”。②力求认识、理解、发现这个新的不熟悉的问题,即“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思维阶段中,分析——综合活动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从某一事物中分离、抽象出个别、部分或特征;综合就是把部分、方面和特征加以联合,进行概括、分类并组成整体。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思想评定,要具体细心地分析学生行为的各方面表现,又要对学生的行为总体进行全面、辩证的认识,通过分析——综合的思维,评定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比较是在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总是要确定被比较对象(现象、事实)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就说明了比较法思维的重要性。
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比较法的科学思维,就是要在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在表面上极为相似的事物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异点。任何比较都要根据事物的一定关系和一定标准进行的。因此,比较法在实验、观察和理论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运用比较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生乘法时,可以和学习过的加法进行比较;教语文拼音把b、p、q、d进行比较,编成儿歌便于记忆。实验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时比确定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要更经常、更顺利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最好从寻找差别开始,然后过渡到寻找相似点,最后归纳异同的所在,使之比较完善起来。
分类是从比较派生的、更为复杂一点的思维活动。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把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根据共同点把事物分为较大的类,又根据差异点分为较小的类,从而把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系统。分类有一定标准,一般说来,分类都从现象分类开始,逐步发展到本质分类。
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故意混淆真相、颠倒是非。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分类法思维在现实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人们对不同事物有明确的概念。例如马和鹿在大类上同属哺乳纲,而在小类上则属于不同科。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初步明确某些概念的意义,常常运用分类法思维启发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抽象是在思考中抽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并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按照思维对象偶然的、一般的特征(多数是外部特征)进行联合,是初级形式的概括。凡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出同类事实、现象或依存关系的规则、规律,这是高级形式的概括。概念都是概括而抽象出来的。
思维的具体化,则是把经过概括到的知识和原理运用于具体的、个别的场合的过程。本文开头两道训练题,第①题主要是进行比较、分类和概括的思维;第②题主要是进行具体化的思维。
系统化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把整体的各个部分归入某种一定的顺序中,在这个顺序中,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注意教会学生运用系统化的方法,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方面。教师在单元复习、阶段复习中都尽可能指导学生对已学知识编写提纲,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并牢固掌握学习的内容。
在科学创造的思维活动中,还广泛运用思维的多种方法,例如统摄思维、侧向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和想象等,只有勤学多思,才能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的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rzxlx/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有什么不同
相关文章
沈括的《梦溪笔谈》写了一个故事。大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在牡丹花下还卧着一只猫,十分逼真。欧阳修看后不理解画中之意,就去问当朝宰相吴正肃。吴正肃一看...
2024-01-05
人为什么会出现幻觉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视觉。据统计,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我们的视觉。也就是说,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是通过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可见,人的...
2024-01-05
知觉的恒常性:我们总是将世界知觉为是一相当恒定以及不变的场所,桌子、电灯甚至人,其大小、形状或颜色不会不时地发生变化,但告诉我们这些物体的感觉却不时地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2024-01-05
什么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知觉的对象加以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即赋予对象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2024-01-05
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我们生活实践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我们脑中遗留的印迹。这些印迹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再现出来,作为过去的经验参加到后来的心理活动中去,这就是通常...
2024-01-05
《孟子》上记载了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奕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奕秋教两个人下棋。两个人中有一个是一心一意地学,听从奕秋的教导;另一个虽说也在听讲,但心里却以为有大雁就...
2024-01-05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据说,这首“咏鹅”诗是初唐杰出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仅四句十八字,语言自然流畅,格调明朗欢快,形象生动逼真,群鹅戏水,情趣...
2024-01-05
心理学上认为,对于识记过的事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不能回忆起来,或回忆错误,称为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首创记忆实验研究出名。他把无意义音节作为识记的材料,以自己为被试进...
2024-01-05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赞赏不断增加的人或...
2024-01-05
中医特色调理师证书考试内容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中药学基础、调理技术等。中医特色调理师证书考试满分是100分,及格分数是60分。...
2024-01-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