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影响他人并影响社交场合,您首先需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因为你所拥有的每一盎司心理力量……都来自你的内心。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力量,你就不会影响他人的生活。...
2025-02-11
当我心情烦躁的时候,或者当我感到郁闷或者生气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感受到了这些情绪。我接纳它们,我明白自己需要被照顾。
我会给自己一个拥抱,或者让自己躺在阳光之下,享受那种被爱被照顾的温暖。
慢慢的我的感觉就会好起来了,整个人都好起来了。
1,情绪管理
曾经,情绪控制或者情绪管理,是非常热门的心理学概念。一时,在网络上可以寻找到大量的这样的课程。很多人不明就里地去花钱学习,然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
为什么呢?因为情绪并不是可以控制的,也不是随便可以管理的。
“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观点已经普遍被人们所接受。那么能量向外释放,就会产生一种力量,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叫做“情绪力”。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情绪力,其实就是一种破坏力。
比如,对有的人说,情绪就像洪水一样,瞬间可以淹没这个人;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情绪就像一匹烈马,驾驶着马车到处狂奔。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情绪化”。
情绪化,就是完全被情绪力所驱使的情景。带来的结果,无非是人际关系的恶化,事情的失败。情绪就像毁坏性的烈火,不仅烧坏了别人,也让当事人在烈火当中焚烧了自己。
于是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驯服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情绪力得到泛滥。那么,人们想到了控制和管理。
之所以说情绪管理或情绪控制的观念过时了,也许是因为它来源于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念中,驱力是必须加以克制和驯服的。
而事实上我们必须转换一种观念,所谓的情绪,它不是驱力没有被驯服的产物,而是需要没有得到被满足的产物。
什么需要没有得到被满足呢?首先是被安抚。
2,被安抚
有一次,我见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在玩耍,突然摔倒了。其实摔倒并不疼痛,但是小女孩的眼睛当中带着惊恐,四处的张望。然后有一个成年女人走近小女孩,大声呵斥她不小心之类。我听到小女孩凄厉的哭声。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当小女孩摔倒时,她可能会受到一些惊吓。此时身边的照料者的不同回应,对小女孩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小女孩的照料者,很温和的把小女孩抱起来,告诉她说没事。小女孩就不会觉得摔倒有什么好怕的。但遗憾的是她身边的那个照料者,反应过度,加重了小女孩的惊吓。
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本能的产生一些情绪,周围照料者的反应方式,决定了我们对情绪的承受和可接纳度。
那些功能良好的照料者,通常会接受,容纳,转换孩子的情绪,然后以恰当的方式去回应孩子。这就是安抚的功能。
如果一个人在幼年,能得到照料者很好的情绪安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情绪容纳能力。也能够合理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但如果与此相反,那就会觉得情绪是无法承受的,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内心就会陷入到慌乱之中。
3,被镜映
我们还以前边的小女孩为例。如果照料者走到被摔倒的小女孩身边,把她抱起来。同时这样对她讲:①你摔倒了小手有点疼吗?②是不是有点害怕?③小孩子摔倒是很正常的。不用害怕。你的小手马上就不疼了。④让我给你揉一下小手。没事啦,继续玩儿吧。
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女孩不仅得到了安抚,而且还得到了镜映。
所谓的镜映,就是照料者完全能够看到孩子发生的事情,理解他的感受,明确他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理解。然后能够给他安抚,给他鼓励。
小孩在被镜映的过程当中,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被支持。就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内心的惊吓,害怕,甚至生理上的疼痛,就完全没有那么严重了。
4,被共情
被安抚,被镜映的过程,其实就是被共情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是在被照料者的共情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那他对情绪的接纳度,承受力,处理能力都会相对较高。
但如果小孩从小的被照料者,缺乏共情能力,就会让小孩陷到情绪的沼泽之中,把情绪当作非常可怕的事情。成年通常会采用隔离,压抑,否认的方式处理情绪。很显然这是无效的。
因此,我们需要明白,当情绪发生的时候,情绪本身,可能并没有特别严重,而是那个没有被安抚到,没有镜映到,没有被共情到的当事人。才是最需要被照顾的,被安抚的。
我讲这些的理论依据是,现代客体关系特别是自体心理学理论。
就像我们的内在有一个受伤的小孩(自体)。那么我们要学会去关爱自己内在的小孩。用共情的方法去照顾她,安抚她。然后那个小孩自然就会从情绪的沼泽当中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情绪处理有效方法。
但这个方法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讲,从小获得照料者细心的安抚那是不容易的。那么对于成年人的,你来讲,就需要在培养一个内在的照料者。他不会评判你,更不会攻击你,他只是安慰你,照顾你,支持你。这样就会极大的提高你的情绪容纳能力。而不是陷入到情绪的沼泽之中。
通常你,会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你有什么疑问,欢迎你在文章后面留言。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9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力量的10条规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如果您想影响他人并影响社交场合,您首先需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因为你所拥有的每一盎司心理力量……都来自你的内心。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力量,你就不会影响他人的生活。...
2025-02-11
1、达到别人要求才是好的我在跟宇凯的咨询中,一直没有使用很多的解释,而是引领他站在现实的角度看自己。他是一个从小没有被有效回应过的孩子,他用内心的幻想替代了外部...
2025-02-11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前段时间,发生了一起令人十分悲伤的事件:成都一名16岁高二学生坠亡,在追溯孩子为何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时,...
2025-02-11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
2025-02-11
我想,除了把现实撕开给他看,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知道自己的幻想有多么不切合实际。1、不能废掉让宇凯看到他对自己的高期待和低价值感之间的撕裂,我希望他把期待降低到...
2025-02-11
结合近期疫情反复及学生实际,惠州市学生心理防护工作专班整理了抗疫“心”指南,希望我们同心抗疫,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1.管理好自身情绪,做孩子的榜样父母的紧...
2025-02-11
把情绪藏在心里通常会让人感觉更安全,但这并不总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方法阻碍了我们去讨论我们的需求(这可能会变成一个循环性的问题),妨碍了我们真正地与他人产生...
2025-02-11
1、我的担心全是想象,现实不是那样宇凯开心地报告了他做心理咨询带来的变化。他说:“跟王老师有咨询,就感觉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我担心的东西是我想象的,现实可能不...
2025-02-11
“焦点效应”又叫“聚光灯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成一切事物的中心,因而主观地高估周围人对自身的外表和行为的注意程度。为了证明它的存在,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基洛...
2025-02-11
韦伯定律与贝勃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韦伯认为人之所以很容易感受到1公斤和1.5公斤的差异,而几乎不能感受到50公斤与50.5公斤的差异;这是因为可感受的最小的刺激...
2025-02-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