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职业焦虑催生“春困族”

2025-03-29 心理健康
【摘要】:近来天气转暖,“春困”人群也明显增多,不少网友发帖诉苦,因为在办公室昏昏欲睡而危及“饭碗”。专家透露,今年很多白领其实是因为职业焦虑导致产生疲倦感。现状裁员危机

近来天气转暖,“春困”人群也明显增多,不少网友发帖诉苦,因为在办公室昏昏欲睡而危及“饭碗”。专家透露,今年很多白领其实是因为职业焦虑导致产生疲倦感。

现状

裁员危机催生春困族

日前,一位从事金融业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诉苦,称“最近公司有可能裁员,大家都拼命工作,但我总是集中不了精神,有好几次甚至上班时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这个帖子引来不少网友跟帖,均表示近期总是特别容易感到困倦,“春困急死人! ”。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学教授蔡美琴教授表示,近期感觉“春困”的白领明显增多,金融危机导致的职业压力成了“元凶”之一。据悉,三四月历来是许多企业的人员调整期,又逢金融危机影响,不少白领的职业压力明显增加,焦虑感纷纷凸显,随之而来的是容易感到疲倦,不少人误以为是春困所致。

原因

职业压力成疲倦元凶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进入春季,气温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虽然春困不是病态,但不利于人的身体及精神状态健康协调,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加以调节。

日前一项调查报告显示,金融危机影响导致的职业压力是四成上海白领“春困”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白领表示,“晋升压力”、“对工作缺少决定权”和 “工作挑战性超过控制程度”带来的职业压力是让他们感觉疲倦的主要原因。这种疲倦表现为“对工作激情减淡”和“容易生气或情绪低落”,以及“记忆力差”和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支招

“与人倾诉”缓解春困

成为这样的春困族该怎么办?调查显示,大多数上海女性更喜欢“逛街、购物”和“吃东西”来让自己精神振作,而男性更倾向于“运动”和“喝酒”。

沪上知名心理咨询专家夏东豪建议,不妨多采用“与人倾诉”的方法进行压力的良性排遣。蔡美琴教授则建议,现代人应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才能及时遏制身体亚健康状态的出现。症候一:进补族

不少人过度依赖“进补”。冬季进补时过多服用一些名贵药材,造成人体阴阳失衡。到了春季,以为春困就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于是继续大补特补,结果适得其反。

-支招:多喝清淡花草茶

多喝些清淡的香茶能醒脑助神,减轻春困。风油精、清凉油、香水、花露水等,也是良好的解困佳品。有条件者可种养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同时增加点劳作解除春困倦意。

症候二:上火族

春天容易犯困,于是有些人大吃酸辣火锅以刺激味觉和神经。专家表示,吃过多热性食物容易导致内火上升,出现劳累、嗜睡、失眠、头晕、工作精力不集中等问题,直接导致“春困”征候群产生。

-支招:食养补血醒脑

若经常感到眼睛酸涩、眼皮沉重,可冲杯菊花茶,将双眼轮番靠近杯口,以热气熏蒸之;或用热气腾腾的毛巾,折叠数层敷于眼上,同时用手指按摩太阳穴。同时,还可以取核桃肉、山药、扁豆、粳米各适量煮粥,调节气血,从而解困。

  症候三:空调族

很多家庭或办公楼在密闭环境中开空调,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出现嗜睡、打哈欠、眼睛睁不开、脸潮红、迎风流泪、掉发等症状。

-支招:开窗通风勤运动

在空调间里保持开窗通风;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症候四:嗜睡族

既然春困,多睡就能解决问题了?但很多人发现,往往是越睡越困。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是越睡越困。

-支招:补充足够氧气

按照人体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补充氧气,刺激感官。运动时可选择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休息时多看多听幽默滑稽小品,多欣赏春色美景,让自己动起来,笑起来,思考起来,促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67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都市号哭族 因“压”而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