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完全否定仇富心态的作用。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心态或许还能促进富人们的亲社会行为。荷兰心理学家文恩(Niels van de Ven)等人发现,成功人士对那...
2024-01-05
小张走进心理咨询室,他二十岁上下,中等身材,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还未开口,脸就一阵红、一阵白,不敢面对医生,他局促不安,低着头或把脸转向别处,偶尔抬头亦面红耳赤,惊慌失措,情绪焦急,双手颤抖,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胆小的年轻人。
陪同他来的母亲说明了来意,他是某大学的应届专科生,一年前在一个周末的晚上,第一次与女友约会时,突然紧张,出现口吃,受到女友的讥笑,称他“有毛病”并拒绝了恋爱的要求。他为此痛苦异常,从此再也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说话,不敢进公共浴室洗澡,不敢进公厕小便,但还能坚持学业,在实习期间紧张加剧,与人交往时好脸红,头皮发麻,常不由自主抖动,不能控制。现在大学毕业,分配到外省工作,因怕见人不愿去报到,在家闭门不出,担心身体有毛病,缺乏自信心;曾在某综合医院作健康检查,未发现异常,故来心理咨询。
初次接触,小张紧张、焦虑不安。为了缓和他的情绪,笔者以极其和蔼的态度表示关心,对他的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下,小张表示愿意敞开心扉,并约定回去后认真思考母亲介绍的有关问题,尤其要回顾一下幼年的经历,有无特别重要的创伤和往事,以及不良行为。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张多次单独会见医生,并讲了他的故事——他十二岁前生活在农村,因是独生子受到母亲的特别溺爱,每晚都是偎依在母亲的怀抱中,抚摸着母亲的乳房进入梦乡。大约在七八岁时,听一个年龄稍长的男孩说起晚上看见父母裸露着身体在一起交欢的事,说得神乎其神、惟妙惟肖,联想到自己偶尔看父母在一起的情景,当时就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证心理,当天晚上就在朦朦胧胧中开始了手淫,并产生了快活的感觉,从此就有了手淫的习惯。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邻居家的一位十岁的小姑娘,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样子,脱光了衣服相拥在一起,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无紧张害怕可言,只是觉得很好玩,很开心。
十四岁时小张在S市读中学了。一天无意中发现小腹下长出了几根阴毛,不久又发生了遗精,这看起来与身体其他部分的发育不相吻合,而且比同班同学发育早。那时男孩子们在一起私下里说起“发育”的事,都是一些幼稚可怕、乱七八糟而淫秽的描述,于是在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一种对阴毛的恐惧和厌恶,并认定发育过早肯定与抚摸母亲的乳房和那次“性交”有关。因此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已经发育,似乎别人看到长出的阴毛就知道了以前的事,并产生了一种耻辱和犯罪感。于是在洗澡和上厕所时尽可能躲着别人,整日担惊受怕,偶尔上公厕遇到他人时,就紧张得解不出小便来。久而久之,看到厕所就紧张,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怕与别人对视。进入高三后,不但面临着高考沉重的学习负担,而且又多出一份心理压力,实在是心力交瘁。有时将小便憋住,或为上厕所而迟到,为此吃不下,睡不着,家里人还以为是学习负担太重。那时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进入大学后情况略有好转,但一直不敢与同学一道上公厕小便。在大学二年级时,第一次约见自己钟爱的女孩,由于紧张,说话有点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不敢面对她,致使她说“你不太正常”。当时小张立即联想到不敢与他人一道上公厕小便,想到幼年时的“性交”行为,从此,更加不敢与人接触,完全自我封闭起来了。多年来由于个性好强,一直不敢向他人诉说,自信心彻底地垮了,悲观失望,内心极度痛苦,现在大学毕业了,不敢去单位报到,不知如何面对现实和未来,希望得到帮助。
经认真查询,这位大学生患的是在东方国家青年中的常见病——“恐人症”。它发生于青春期,发病诱因常常与性爱有关。可能是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偶尔与其对视,或出现一些性幻想时,担心他人看出自己内心的秘密而感到羞愧,并极力加以掩饰。这些人大多在幼年时有过主动参与的性经历,如手淫或其他性游戏。恐怖开始时常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如课堂、会场、浴室、公厕等公共场所;持续时间常伴随着整个青春期;常出现对社交情境的回避,并伴有脸红、心跳加快、四肢发抖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许多学者认为羞耻感是引起“恐人症”的社会心理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廉耻”中,“知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多数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当众揭穿他们内心隐藏的性爱秘密和性幻想,仍然是令人害羞的事。在西方国家,即使在十九世纪“性解放”思潮兴起之前,青少年对异性同龄人产生了性爱和性幻想,大多可以公开讲出而并不以为耻,现代西方更是如此。东西方的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东方国家出现“恐人症”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恐人症”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钟氏领悟疗法”,通过交谈、分析、疏导、领悟等手段,使患者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幼稚性,并使其克服羞耻心理,主动求医,使自己的行为模式恢复正常。对于小张,我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的。
治疗持续进行了四十天,先后面谈了六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我们一道分析了产生恐怖的原因及发生的全过程。在一般的心理疏导后,为他进行了认真的体检和各项实验室检查,证实了他的身体,尤其是泌尿生殖系统是完全健康的,并针对他的病情反复强调:人到青少年期身体的发育,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是必然的事。即使不抚摸母亲的乳房,没有幼年的那次“性交”,也同样要发育。而七八岁的孩子性器官并没有成熟,进行成功的性交是不可能的,用其本人的话说“那时并无快感”,加上当时的心理活动水平是极其幼稚的,不会用什么道德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行为,所谓“性交”充其量不过是一次有身体接触的性游戏而已。但这种行为作为一种潜在的因素在头脑深处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会谈中,我尽力让小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害怕与人交往产生的原因是心理成熟程度不健全,而在青春发育时又产生了错误的联想,此时幼年的性经历起了重要作用,由害怕性爱秘密被揭露而产生了羞耻感和自责心理,进而产生对特定情境的恐怖,这种心理冲突不断地被强化,而失恋又使得“恐人症”进一步加剧了。
一个多月后,小张的恐人症状获得了明显的改善。他在治疗心得中这样写道:“我在幼年时受到不良影响,有过一次性交似的游戏,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加上没有人了解我的心理状况,在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青春发育期产生了恐慌和错误的联想,将幼年的性行为与身体发育作为因果关系而确认下来,实际上是认知水平误入了歧途。这么多年来不敢向他人诉说而被压抑在心中并不断地被强化,不能自拔。对性的问题一直停留在儿童时期极为幼稚的认知水平上。现在通过治疗,尤其是在医生不厌其烦的讲解中,我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以往的行为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感到心理上、人格上更加成熟了,心境也豁然开朗。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尽快克服怕见人、害怕到公共场所的毛病。”小张在医生和家人的鼓励下,充满信心地走上新的征程。
一年后,笔者收到小张的来信,他这样描绘了自己的体会:“我永远忘不了和您的多次交谈,您是那么亲切、和蔼,让人感到放心,使我当时濒临绝望的心灵露出一线生机,由不相信自己会好,渐渐地转变为坚信一定能康复。现在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已适应了新的环境,不敢上公厕、说话紧张、爱脸红、怕见人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我衷心感谢您陪伴我走过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在这重塑自我的过程中,如何藐视和战胜困难,已不被看成那么艰难。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会努力使自己在心理上不断走向成熟和自信。
某女,20岁,未婚,大专文化,与人交往时紧张,羞见生人,回避社会。家中有姐妹俩人,她排行老大。幼时家境不富裕。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露,动则训骂。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亲打骂。来访者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能自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常常因为某次考试未得第一名,或某次表扬没有自己,而怨别人或自责。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院,立志发奋学习,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意,落落大方。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上班后,从不参与同学们交谈,有时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装作做其他事,或托词走开或背向同事,上下班故意加速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自知如此做实无必要,甚至会招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入矛盾之中,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才貌均中意。虽向往能像其他年轻人一样相互依偎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剧院、商场,但每次下定决心,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一次男方父亲寿辰,未见公婆就心慌气短,四肢发颤,待到与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众人误以为她中暑,急送医院就诊。此后,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这种窘境,常托词病休在家,以免与外人交往。
来访者的主要恐怖对象主要是人,恐怖发作时伴有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晕目眩等自主神经紊乱现象,并有回避行为。来访者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这是典型的社交恐怖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1)行为疗法。其中系统脱敏疗法最为有效,但程序繁琐、疗程太长。
(2)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帮助引导病人回忆过去,找出与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心理冲突与诱发因素。
(3)在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可配合药物治疗缓解一些症状。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9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
相关文章
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完全否定仇富心态的作用。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心态或许还能促进富人们的亲社会行为。荷兰心理学家文恩(Niels van de Ven)等人发现,成功人士对那...
2024-01-05
(1)笑口常开。人在大笑时,心脏、肝、肺等脏器及脊柱、上肢和面部肌肉都得到锻炼,血压、心率和肌张力降低,心情得以放松。大笑5分钟的放松效果与休息半小时相等。(2)主动倾吐。将积...
2024-01-05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双重性格。展现在别人面前的自信,与内心里的自卑几乎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药剂师小袁相貌英俊,为人诚恳,善解人意,在别人面前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可...
2024-01-05
情绪低落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它,对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会使人陷入烦恼之中,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1、转变思维方式。消极的...
2024-01-05
有时候,会有一些事不那么容易过去,会在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可能解决了但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堵得慌。有一件事堵在心头的感觉,就如一根刺扎在喉咙一样,不吐不快。可是因为种种原...
2024-01-05
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匆忙的路人给乞讨者买了一个汉堡。华盛顿一位记者发现,其实给乞讨者买食物的人,多数也靠乞讨为生。虽然一个汉堡要不了多少钱,但这已占一天收入的1/9。...
2024-01-05
弱势会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另一个证据,则是有钱会使人更加霸道,也更不诚实。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虽然各个阶层都有欺骗行为,但上流阶级更可能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也就是说,越有钱有...
2024-01-05
有一期“最强大脑”国际挑战赛,中国队与意大利队对战,最终中国队以3:1大胜意大利队。这原本是很令人兴奋的消息,然而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似乎并不买账,反而觉得“虽胜犹败”。这是...
2024-01-05
公主病是指一种自我中心、无理取闹、对他人要求苛刻的行为和心态。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1. 没有分寸感:公主病的人经常会失去分寸感,不会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下发表自己...
2024-01-05
在企业中,常常会形成一些由有共同情感和共同兴趣爱好的员工组成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通常被称为兴趣小组或爱好社团。这些小团体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促进员工...
2024-01-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