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效应是指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的现象,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
2024-01-06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某高校举办一次特殊的活动,请德国化学家展示他最近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当主持人将满脸大胡子的“德国化学家”介绍给阶梯教室里的学生后,化学家用沙哑的嗓音向同学们说:“我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具有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实验,看要用多长时间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味道的,马上举手,我要计算时间。”说着,他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的液体挥发……不一会,后排的同学,前排的同学,中间的同学都先后举起了手。不到2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此时,“化学家”一把把大胡子扯下,拿掉墨镜,原来他是本校的德语老师。他笑着说:“我这里装的是蒸馏水!”可见,同学们总是认为权威的“化学家”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会使自己产生安全感;另外,一个成绩或表现十分优秀的同学举手,逐渐地大家都举起了手,因为同学们总觉得自己的行为要与权威人物相一致才不会出错,这种现象便是“权威效应”。
(一)学校教育
权威的存在是有它重要的意义的,越是权威的人,这种影响力就越大。在学校中,老师是学生的权威,老师通过日常一系列的言行举止和情绪态度影响学生。例如,小王是一名出色的英语老师,经常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获奖,从而成了他们学校的“金牌老师”。新学期小王刚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对学生的学情以及班级整体水平还不够了解。由于这位老师的权威性,学生们对其充满了尊重。自此之后,小王所带的这个班级无论是在学业成绩还是活动比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可见,在教学尤其是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权威人物”,不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人生阅历都有绝对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学生中确立自己的权威,充分发挥“权威效应”,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执行。
(二)婚恋家庭
“权威效应”同样也出现在婚姻家庭当中。例如,小陈和老公结婚10多年了,夫妻关系也不错。可是,最近这几年,小陈老公嫌她唠叨,说她总爱发脾气。从生活到工作,每一个细节都要管,觉得自己老婆只盯着他缺点看。此外,上中学的女儿嫌弃小陈,说别人的妈妈怎么怎么好,自己的妈妈对她左看不惯右看不顺眼的,觉得小陈一天到晚嘴巴没有停过。此时,小除觉得特别委屈,认为自己唠叨是因为爱这个家,如果不是这样管者,这个家还是家吗?其实事后,小陈也不想这样。每次唠叨完后,小陈自己也很后悔,可就是控制不了。女人也许想在唠叨中实现“权威效应”,这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女人以为不断地唠叨就可以改变男人、改变孩子,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让对方听从,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权和领导权。但是唠叨多了就没人听从你的意见,同时会造成沟通困难,导致家庭的破裂。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权威效应”能够达到引导或改变对方态度和行为的目的。南朝的刘勰写出《文心雕龙》无人重视,他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沈约审阅,沈约不予理睬。后来他装扮成卖书人,将作品送给沈约。沈约阅后评价极高,《文心雕龙》最终成为中国文学评论的经典名著。之所以初次请沈约审阅书稿其不予理睬,是因为当时的刘勰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对于沈约来说其身份毫无权威性,自然其作品也必定是平平无奇,不值得浪费时间。而后来偶然阅读《文心雕龙》,沈约当时并不知作者是谁,在初步阅读后自觉该作品水平很高,可能出自某位大家之手,因此在心里自行添加了几分权威性,于是才一改往日的姿态,耐心阅读。《文心雕龙》成为经典,一部分源自其书稿的真实创作水平,而另一部分也因为得到大文学家沈约的推荐与赞美。
(四)工作单位
小圆是一个做事非常勤快的小助理,但是有时候,她也会给她的领导许总惹一些小麻烦。有一次,许总让她打印开会用的文件。她打印好了之后就去送给领导,可是路上不小心把文件掉在了地上。由于文件是许总开会急需的,小圆就马上手忙脚乱地将文件捡起来。领导开会的时候看着稿子,发现出了问题。由于小圆打印的时候非常粗心,没有添加页码。而且,因为稿子曾撒落一地,许总给大家讲文件的时候,只能临时组织文件并重新标记页码,所以耽误了时间。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小圆非常心虚。可是许总并没有责怪她一句,而是在下次打印的时候,亲自在小圆面前操作示范了一遍。小圆发现一个位高权重的领导,细心和专注的时候更加值得尊敬。所以在工作中,领导有时候会利用“权威效应”,用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和改变下属的工作态度,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作为员工,也要善于学习领导的优秀品质。
启示1:善用权威身份
各行各业都在使用权威身份,以便达到预期目的。例如,各种商品在推销时选择的代言人,一般都是名人。之所以选择名人代言,这背后就是利用名人的权威效应,即名人很优秀,那么他或她代言的产品也一定是质量好的。又如,在小学教育中,家校配合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处于习惯培养阶段,而很多时候小学生不听父母的话,但是某件事情若说是老师规定,老师要求,那么很多事情做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权威效应。尤其是当自身在某个领域已有成为权威的实力,而并未为人熟知时,要善于包装、打造自身的专业形象,以引起他人的信任,树立权威意识,进而为实力的展现打下基础。
启示2:学会质疑权威
权威者做的事并非都是正确的,有些事也只能在特定的背景下才是正确的,培养自身逻辑思辨能力才是正确判断的根本。相信权威是种省力、省思考的选择,在忙碌的生活中,小事可以稍许省力,但重大事件的判断选择必须要自己谨慎思考。在面对权威人物的教导时,我们不能盲目轻信、盲目顺从,放弃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有反思和实践的意识。即便是权威人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即便是无名小卒,也有无穷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学会质疑权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10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马斯洛效应是指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的现象,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
2024-01-06
示弱定律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放低姿态,展示自己弱势的一面,反而能取得人们的理解,获得更多机会。1996年春,以登山为生的瑞典人克洛普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
2024-01-06
人们为了缓解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产生的不安心理,采用提高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和贬低原有目标,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的现象,称之为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
2024-01-06
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称为“野马效应”。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
2024-01-06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赞赏不断增加的人...
2024-01-06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演讲很让人感动,准备捐款。...
2024-01-06
电影《A面B面》中有这样的台词:人人都有精神病;有时候正常人的行为,比精神病还要疯狂;黑夜不是没有光明,只要我们能够看到黎明。“学心理的人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啊?”和其他专业的同...
2024-01-05
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O小姐的故事。在心理学历史上,O小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人,她是《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第一个病例中的患者,也是一位患有复杂的歇斯底里症的病人。O小姐是一位2...
2024-01-05
暴力倾向的人有什么表现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有的时候会表现出主动攻击的特点。如在其他小朋友与他相安无事的情况下,他也会对其他小朋友突然发起攻击,从而挑起人际纷争的事端...
2024-01-05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它扎根于每个人的内心,阅历丰富的成人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能在嫉妒产生时,借助一定的自我疏导,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理智地控制自...
2024-01-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