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效应是什么意思?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上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的现象。早期,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
2024-01-06
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社区。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停在较为杂乱社区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并且想私吞这辆跑车。此时,来来往往的不论开车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来想去抢走车子上任何值钱的东西。紧接着重头戏来了,一位“破坏者”在有系统地拆卸后,成功扒走这辆置于混乱社区的跑车。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人们路过、开车经过它,看着它,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之后,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不能及时地维修,那么就有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破窗效应的例子和启示
(一)学校教育
破窗效应也发生在学校教育中,例如,现在很多中学都会有早读课的教学环节设置,这段时间规定学生自行背诵课文内容要点或回顾昨日学习知识。小王所在的班级无论是班风还是学风都很好,但是由于早读课大多时候没有老师监督,或只是偶尔突击检查一次。最开始出现一两个学生在早自习上睡觉的现象,当学生们看到没有人管时,就觉得可以睡觉、可以聊天。于是,他们周围的学生就渐渐地也加人了其中,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早自习的状况的“破窗”,还会蔓延到上课,形成另一个“破窗”,最终导致了班风急剧变差!一个班风良好的班级从出现第一个睡觉的学生发展到大多学生课堂上睡觉,有人见证了这一转变,只经历了短短2个星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尽早地发现学生的“破窗”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婚恋家庭
在婚恋关系中,不少情侣或夫妻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动不动就提分手、离婚。每当遇到一些小问题或是情绪激动时,就容易拿分手或离婚要挟对方,这样做不仅没有成功地改变对方,反而难以收场,走向离婚。还有人误以为用谎言可以维持感情,打破了“说假话”和互相猜忌的窗户。一旦隐瞒了一次,就难免一个谎接一个谎地圆。而对方一旦觉察到自己被欺骗,难免心生芥蒂,失去信任,这样的后果会让自己再也不相信世间会有真诚的感情。还有人在家庭中任由自己的坏情绪泛滥,对家人粗暴相待,打破了“暴力”的窗户,由语言暴力渐渐发展成肢体暴力,使家人间不再交心,甚至对对方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就要遏制住自己“破窗”的冲动,平时定下规矩,比如吵架不能随口提分手,家中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暴力等,并实施恰当的惩罚机制,让双方都能体验更好的感情生活,拥有更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可能觉得随地吐痰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毛病,但别人却很可能会因为你这个“小毛病”就把你定义为没有素质的人。诸如此类,像什么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等,都是你表现出来的很小的一部分“破窗”。古人在人际交往中讲究“观人于无意,观人于酒后,观人于临财临色”,看上去这些小缺陷不代表什么,可实际上正是这些应该遵守的规范才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恶习亦然,“勿以恶小而为之”,放任“破窗”不管,可能发展为更大的罪恶,从而也会让人失去朋友。因此,一个人除了善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且必须拥有的品性就是讲原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窗户破了应该及时修补,而不应觉得只是一扇窗子而任由更多的窗户被打破。
(四)单位工作
关于单位中的“破窗效应”,我国一些企业有着惨痛的教训。例如,当年红极一时的著名民营企业三株集团,对一位客户因其产品问题将其告上法庭的事情不以为意,未及时对出现的“破窗”进行修补,导致一审败诉。经媒体报道后全国消费者都以为其产品有毒,信誉和形象一时尽毁,市场急剧萎缩。事后,尽管三株积极补救,终审胜诉,但已太迟,三株因这场官司遭受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原有市场已丧失大半,再也无力回天。鉴于“破窗效应”引发的危害,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在出现问题时会采取全部收回有关产品的举动,以表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如强生、可口可乐、戴乐等公司在产品出现信誉危机时就曾大规模地召回自己的产品,并通过开记者招待会等公关手段去挽救形象。不管是个人还是工作,一旦发现“破窗”就应果断采取危机管理措施,避免“破窗效应”发生。否则,企业难免要为“破窗效应”付出惨重的代价。
启示1:避免破窗,应当防微杜渐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号,这种信号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因此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从而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诚如刘备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旦发现“破窗”就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酿成大错!
启示2:警惕破窗,消除不良心理
“破窗”的出现,会助长人们的四种心理形成:一是“颓丧心理”即使有做人的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良心的底线,即使主观上不愿去做坏人,但是消极的言行仍会不自觉地透露你的心理活动,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弃旧心理”。这种人往往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既然已破废,那就随它去吧”。三是“从众心理”。良莠不分、盲目随从、消极地规避风险与责任,而不考虑应该承担行为的后果。四是“投机心理”。这是一种不想努力就要达到目的的歪曲心理,当看到有机可乘并且能得到既得利益的时候,就会侥幸去试一试。可见,这四种心理危害都是巨大的,应当高度警惕。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10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投射效应是什么意思?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上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的现象。早期,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
2024-01-06
霍桑效应是什么意思?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关注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现象,叫“霍桑效应”或“宣泄效应”。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
2024-01-06
鸟笼效应是指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会被别人或自己用习惯思维的逻辑误解,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
2024-01-06
我们对经常暴露在眼前的人和事物会有好感,随着熟悉程度加深,也会加深对他们的喜欢,这种现象称为“曝光效应”。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扎荣茨也进行过关于这方面的...
2024-01-06
青蛙效应也叫惰性自杀效应,指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总愿意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若一个人长期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时,往往会忽略周...
2024-01-06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
2024-01-06
马斯洛效应是指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的现象,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
2024-01-06
示弱定律是指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放低姿态,展示自己弱势的一面,反而能取得人们的理解,获得更多机会。1996年春,以登山为生的瑞典人克洛普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
2024-01-06
人们为了缓解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产生的不安心理,采用提高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和贬低原有目标,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的现象,称之为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
2024-01-06
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称为“野马效应”。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
2024-01-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