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人的行为由硬变为软的原因归于软化因素,这一现象被称为软化效应。软化效应是指能够创造一种使人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在管理学...
2024-01-06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说的就是要在一年的开始和一天的开头做最重要的事情。这些现象很通俗,但也最真挚,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随着时间的流逝,中间的诗情画意总是模模糊糊,但对于开头和结尾早已烂熟于心。想一想过去的经历会发现,我们对事、对学习,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事情的开头和结尾、学习内容的开始和末端。读书这么多年,我们一定会发现,清晨起来和晚上临睡前学习,有时竟有过目不忘的神效!
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者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据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这可能是学习材料开始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开始部分的记忆,这种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的干扰叫作倒摄抑制;结尾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结尾部分的记忆,这种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干扰叫作前摄抑制;中间部分受到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两部分内容的干扰,也就是同时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因而,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而且,学科之间也会相互抑制,材料性质越相似(如都是数学材料),抑制越严重,不同性质的材料之间(如数学和英语),抑制就会少些。一般地说,该效应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最为明显。
什么是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产生原因及例子
周五,天阴沉沉的,窗外下着小雨。第一节是数学课。上课的铃声刚响起不久,教室的灯忽然灭了,室内马上暗了下来。老师试了一下开关,果然——停电了。当听到停电的消息后,似乎大部分孩子还没有从黑暗中清醒过来。可坐在教室中间的宇帆说话了:“老师,教室外面墙上的灯怎么还有电呢?”
顺着宇帆手指的方向看去,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都被那荧荧的光亮吸引住了。哦,原来是应急照明灯的光亮啊!随后,趁着黑暗,老师普及了应急照明灯以及旁边“安全出口”的知识,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刚说完不到一分钟,灯——亮了!个别孩子还极力地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手一下压:“有什么问题,下课后同学们接着再谈,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可想而知,随后的课堂,学生的心思有点松散,经过老师慢慢的调理,课堂后半部分,学生的状态稳定了下来,对于老师的提问、课本的习题,都能及时地捕捉到和稳定地发挥。
下课的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只见那几个没来得及发表自己见解的孩子周围,慢慢地吸引了一些同学开始了高谈阔论。
一堂课,一个小插曲,让学生先铭记住了应急逃生常识,最后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个小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重要的时刻安排感兴趣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效率才会更高,才会更有收获。所以,遵循这样的规律,我们老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我们要记住,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最重要的时间段。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克服系列位置效应带来的弊端,从而达到教育的最大能动性呢?我们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引导学生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学生要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要中度过。
2.背诵文章、单词时可以试试变换开始位置。背诵单词或文章,在正背之后适当地从中间开始背,克服正背时由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力低的问题。
3.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同一学习材料学习的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学习的材料要不同,这样就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4.课堂中间要适当组织小游戏等活动调节,将40分钟的课分割成几个小段,增强“系列位置”效果。好的方法是需要摸索的,它们会成为学生一剂神奇的“记忆丸”,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尝试,我们就会体验到!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10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软化效应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人的行为由硬变为软的原因归于软化因素,这一现象被称为软化效应。软化效应是指能够创造一种使人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在管理学...
2024-01-06
情绪效应也称情感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
2024-01-06
什么是等待效应?等待效应是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利用这种效应,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人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
2024-01-06
安泰效应是什么意思?“安泰效应”是指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安泰效应”源自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之死”。安泰俄斯是大地女神盖娅和海神波塞冬的儿子,...
2024-01-06
瓦伦达效应是什么意思?个体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时所伴随的患得患失心态,称为“瓦伦达效应”或“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艺术家,以精彩而稳健的高超演...
2024-01-06
暗示效应是什么意思?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得被暗示者的言语、思想或行为与暗示者的期望相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国兵力不足,...
2024-01-06
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
2024-01-06
投射效应是什么意思?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身上具有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的现象。早期,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
2024-01-06
霍桑效应是什么意思?当人们知道自己成为关注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现象,叫“霍桑效应”或“宣泄效应”。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
2024-01-06
鸟笼效应是指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会被别人或自己用习惯思维的逻辑误解,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
2024-01-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