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寓言《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且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住着一群勤勤恳恳的淳朴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耕作着。虽然他们辛苦劳作...
2024-01-05
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宝宝也是哲学家》里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观察:注意力“高度涣散”与“高度集中”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其实殊途同归,都可以引发某种“无我”的感受。
我们已经明白,服用致幻剂之后那种“自我消融,天人合一”的感受是注意力高度涣散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与此完全相反的状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将所有认知资源集中于一点。这对应的主观体验就是心流(flow),“这种体验来源于完美而有效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如跳舞、投篮或完美地写作”。处于心流状态时,人们会全神贯注于自己正在完成的任务,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甚至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换句话说,人们在产生心流时有种强烈的“忘我"感受。
迷幻→注意力高度涣散→无我;
心流→注意力高度集中→忘我。
有趣的是,“无我"与“忘我"这两种体验,都经常与“狂喜”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我们能在各种资料里看到人们描述自己如何在迷幻或心流状态下感受到狂喜,走上人生巅峰。
这样看来,“自我”简直就是快乐的天敌。而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悖论:照理说,感受快乐的主体应该是“我",难道不是“我感觉很快乐”吗?可偏偏就是在感受不到自我的这两种极端状态下,人们才很容易体验到极致的快乐。
请回想一下,你在哪些场合下能体验到“无我”,哪些场合下能体验到“忘我"?你有没有在这些场合里体验到强烈的快感?你会如何解释“没有我时,我才特别快乐”这个奇怪的悖论呢?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9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为什么越想忘记却越难忘记?
下一篇: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相关文章
有则寓言《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且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山脚下住着一群勤勤恳恳的淳朴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耕作着。虽然他们辛苦劳作...
2024-01-05
如果你的身边有过酗酒成瘾的人,或其他成瘾者,你就会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呈现出一种可预测的摇摆趋势。当他们清醒或远离毒品时,他们会真诚忏悔,并希望永远不再返回这些习惯中。但当...
2024-01-05
《佛经》上说:“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在生活中,向前冲固然重要,但也要知道适时向后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否则就可能时时受阻,处处有碍,进退两难,左右维艰。...
2024-01-05
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一小张走进心理咨询室,他二十岁上下,中等身材,白净的脸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还未开口,脸就一阵红、一阵白,不敢面对医生,他局促不安,低着头或把脸转向别处,偶尔...
2024-01-05
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完全否定仇富心态的作用。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心态或许还能促进富人们的亲社会行为。荷兰心理学家文恩(Niels van de Ven)等人发现,成功人士对那...
2024-01-05
(1)笑口常开。人在大笑时,心脏、肝、肺等脏器及脊柱、上肢和面部肌肉都得到锻炼,血压、心率和肌张力降低,心情得以放松。大笑5分钟的放松效果与休息半小时相等。(2)主动倾吐。将积...
2024-01-05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双重性格。展现在别人面前的自信,与内心里的自卑几乎同时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药剂师小袁相貌英俊,为人诚恳,善解人意,在别人面前总是一副开心的样子。可...
2024-01-05
情绪低落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它,对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会使人陷入烦恼之中,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节:1、转变思维方式。消极的...
2024-01-05
有时候,会有一些事不那么容易过去,会在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也可能解决了但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堵得慌。有一件事堵在心头的感觉,就如一根刺扎在喉咙一样,不吐不快。可是因为种种原...
2024-01-05
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匆忙的路人给乞讨者买了一个汉堡。华盛顿一位记者发现,其实给乞讨者买食物的人,多数也靠乞讨为生。虽然一个汉堡要不了多少钱,但这已占一天收入的1/9。...
2024-01-05
最新文章